胆道出血分为医源性胆道出血和非医源性胆道出血,主要原因是经皮肝穿刺活检、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及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外科手术、胆石症、肝胆道感染。
1、医源性胆道出血:
经皮肝穿刺活检: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并发症发生率为2%~4%,其中胆道出血约占并发症的3%。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及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是诊断和治疗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均为有创的诊治手段。其中,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并发胆道出血的概率为2%~10%。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或经皮肝胆道引流术,特别是需要放置引流管时,应避免穿刺肝门区的大胆管,因为较大的胆管往往伴行大血管,损伤概率更高,更易造成胆道大出血。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中,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道出血相对多见钳闭钛夹时损伤血管,或钛夹放置位置不当也是造成术后胆道出血的因素。
2、非医源性胆道出血:
胆石症:胆结石可引起黏膜损伤,但出血量一般较少,症状不明显,可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当然,胆石症也可以导致较大量的出血,结石长期嵌顿卡压导致局部胆管壁形成溃疡,继而穿破邻近血管,引起胆管-血管瘘,从而导致胆道出血。肝胆道感染:感染是非医源性胆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胆道炎症致胆道高压、胆管黏膜糜烂、溃疡形成,并腐蚀管壁和周围血管而致出血,另外,炎症也可以使伴行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破裂时导致出血发生。除急性炎症外,慢性炎症(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也可导致胆道出血。肝脓肿波及邻近血管和胆道时也可致胆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