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尿瘘的主要原因包括产科因素、妇科手术损伤、膀胱结核、外伤、放射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
1、产科因素:
分娩引起的尿瘘,主要是膀胱阴道瘘,常由产程延长或受阻引起。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坏死型和创伤型两种。
2、妇科手术损伤:
妇科手术引起膀胱和输尿管损伤并不少见。剖宫产术后广泛子宫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增加膀胱和输尿管损伤的风险。经阴道妇科手术还会损伤膀胱、输尿管或尿道,形成尿瘘。
3、膀胱结核:
膀胱结核继发于肾结核。患者出现低热、消瘦、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早期膀胱出现结核结节和溃疡,晚期溃疡穿透整个膀胱和阴道壁形成膀胱阴道瘘。结核性瘘孔通常只有几毫米,甚至针尖大小。
4、外伤:
外阴骑跨伤、骨盆骨折甚至粗暴性交都会损伤尿道或膀胱,形成尿瘘。
5、放射治疗:
采用腔内放射治疗宫颈癌或阴道癌时,由于放射源放置不当或辐射过度,可能形成尿瘘,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这种尿瘘多发生在放疗后1 ~ 2年内,但也可因组织纤维化和进行性缺血而迟至十几年后发生。
6、局部药物注射:
将无水酒精或氯化钙等药物注射到子宫周围组织内治疗子宫脱垂时,如果不熟悉盆腔局部解剖,误将药物注射到膀胱壁或尿道壁内,可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尿瘘。但注射毒品导致的尿瘘极为罕见。
尿瘘的预防措施:孕期定期产前检查,发现骨盆狭窄、畸形或错位者应提前住院分娩。尿瘘治愈的患者,再次分娩时一般应选择剖宫产。原发病患者,如妇科癌症、膀胱结石、膀胱结核,曾经历外伤或先天畸形,如骑马伤、暴力性交、骨盆骨折等,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发展成尿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