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住院治疗等。
酒精戒断综合征是指长期酗酒者戒酒12~48小时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轻度戒断综合征的特征是震颤、疲劳、出汗、反射亢进和胃肠道症状。有的人也会有大发作,但一般短时间内不会超过两次发作。酒精戒断综合征的出现与酒精刺激的突然释放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有直接关系。酒精戒断综合征有四种类型:小戒断发作:通常发生在戒酒后6-24小时。轻度戒断综合征:表现为震颤、乏力、出汗、反射亢进和胃肠道症状。戒断大发作:发生在最后一次饮酒后10-72小时,次日为高峰期,出现幻觉和幻听、震颤、呕吐、出汗、睡眠障碍和高血压。戒断性癫痫:发作发生在最后一次饮酒后6-48小时。最后一次饮酒后3-10天出现严重戒断症状。处理方法如下: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镇静、抗癫痫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丙戊酸钠等,可有效预防酒精戒断症状。
2、物理治疗:
比如经颅磁刺激和生物反馈。这些物理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躯体症状,使患者平静下来,从而减少酒精戒断综合征的发生。
3、心理治疗:
尤其是重度酒精依赖患者,出现戒断反应后会非常痛苦。这时候可以考虑心理治疗来缓解焦虑,也可以用来预防复发。
4、住院治疗:
特别是在精神病院,以便酒精戒断综合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注射和输液。
在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日常护理中,要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燕麦、山药、玉米等。可以保持身体酸碱平衡,补充身体营养。平时也要注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对患者的精神刺激,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也要注意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