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指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在前房或后房植入正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来矫正高度远视或近视的手术方式。根据植入位置的差异,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两种,本文主要讨论前房型,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又可细分为前房角支撑型和虹膜固定型两种。
前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最早设计并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对房角有损害,并且有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和术后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可能,为了克服前房角支撑型的缺点,临床开始考虑用虹膜来支撑人工晶状体,即为虹膜固定型,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最多的类型。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Artisan虹膜爪形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已被重新命名为Verisyse人工晶状体在全球推广。
而Verisyse人工晶状体又包括两种类型:5.0mm光学面人工晶状体,用于矫正近视的矫正范围为-1.0D~-23.5D,用于矫正远视的矫正范围为+1.0D~+12.0D; 1997年开始生产的6.0mm光学面人工晶状体,矫正范围为-1.0D~-15.5D。人工晶状体总高度都不超过0.95mm。高度数人工晶状体比低度数人工晶状体厚,更接近角膜内皮。因此,为了避免危及角膜内皮,6.0mm光学面人工晶状体的最大矫正范围为-15.5D。
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近视的适应证包括18岁以上,患者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无合并其他眼部疾病;高度近视眼在-10D以上,角膜薄,不适合施行LASIK手术者。同时应满足年龄在18~50岁,患者期望减少对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的依赖,能理解并同意手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500个/mm2;前房深度≥2.8mm;暗视瞳孔直径不超过7.0mm;晶状体透明;无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和格子样变性,或已行眼底激光术光凝裂孔和变性灶的患眼。
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禁忌症包括患者不能理解手术风险以及过分焦虑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000个/mm2或有角膜变性;中央前房深度<2.6mm;白内障或存在晶状体混浊;有青光眼或眼前段异常包括角膜、虹膜或房角结构异常;活动性葡萄膜炎以及陈旧性葡萄膜炎;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特殊职业,如职业司机,建议不宜植入。
每个考虑进行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睫状肌麻痹检影、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视网膜检查。医生应排除青光眼、葡萄膜炎或视网膜疾病,并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术后的处理及护理同一般白内障术后。术后常规嘱患者注意休息、防止术眼受到碰撞及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等。
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损伤、青光眼等。术中发生人工晶状体表面与角膜内皮的直接接触、术中或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都可以导致角膜内皮损伤。亚临床的炎症对角膜内皮的直接毒性作用也是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能原因。随着屈光度的增加,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顶点与角膜内皮的接触概率也增加。因此,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需要有足够的前房深度。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的距离不应<1.5mm。如出现青光眼,因为Artisan虹膜爪形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袢并没有影响房角,实际上不会发生与人工晶状体大小相关的继发性青光眼。可以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防止瞳孔阻滞。部分医生发现术后早期一些患者发生眼压升高,考虑可能与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使用有关,治疗后没有造成进一步损伤。
【参考文献】
[1] 钟兴武,毕宏生,张仁俊.实用近视眼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等。本品可与其他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拟交感神经药物或高渗脱水剂联合用于治疗青光眼。检眼镜检查后可用本品滴眼缩瞳以抵消睫状肌麻痹剂或扩瞳药的作用。[详细]
去看看 ¥21.25适用于患有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降低眼内压,以及对其他降眼内压药物不能耐受或者疗效差(多次测量达不到目标眼压降低标准)的患者。[详细]
去看看 ¥180.1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降低眼内压疗效。对于某些继发性青光眼,高眼压症,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其他药物及手术无效的青光眼,加用本品滴眼可进一步增强降眼压效果。[详细]
去看看 ¥1.95擅长领域:青光眼;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各种难治性青光眼;各种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多次手术后仍然失控的青光眼等
擅长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专长:青光眼、眼表病、葡萄膜病及儿童屈光不正等常见眼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眼病针灸治疗。擅长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儿童弱视、近视、各种慢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流行性结膜炎;各种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溃疡;干眼症、突眼症、眼肌痉挛、视疲劳综合症、眼肌麻痹、上睑下垂、眶上神经痛;眼睑带状疱疹;急慢性泪囊炎、无炎症的迎风流泪;进行性翼状胬肉;慢性巩膜炎、葡萄膜炎等。
擅长领域:白内障,晶状体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