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不能靠喝牛奶改善,在此期间患者也要少喝牛奶,最好不要喝。牛奶含铁量和吸收率较低,还会妨碍铁的吸收利用。
贫血是一种高发的疾病,贫血的类型有很多,包括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高发于成年人群体,产生原因为铁元素摄入不足或丢失严重。贫血患者症状常见有脸色发白、食欲减退、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还会影响身体各个系统,对成年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最好不要喝牛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含铁量低
牛奶铁含量低。据测试,牛奶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但市面上出售的牛奶含铁量低,每1000毫升牛奶中只含铁0.5-2.0毫克。
2.吸收率很低
据分析,人体对生奶中铁的吸收率仅有10%。如果要保证或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牛奶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维生素C。而实际上牛奶的维生素C的含量本身就少,其次,奶高温消毒或者加温过程,维生素C容易氧化,牛奶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损失量也可达50%以上。如果本身患者缺乏胃酸,更不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若不注意补充维生素C,铁的吸收利用率自然就会降低。
3.妨碍铁的吸收利用
牛奶中钙、磷和钾含量较多,使胃内容物呈碱性,其中的磷与铁结合成难溶解物质,不利于铁的吸收利用。
为了弥补铁的不足,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该饮食中添加猪肝、鸡蛋黄等含铁丰富的食物。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婴幼儿因为其特殊的代谢特点,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据了解,5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极高。哪些原因易造成宝宝贫血?宝宝吃什么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本期专家视点邀请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何丽雅为大家解惑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