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精编内容 > 权威资讯 > 正文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2-03-17 10:41:4539健康网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当一对测量微电极都处于膜外时,电极间没有电位差。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

当心室肌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电位由原来静息状态的-90毫伏,迅速升高到+30毫伏,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的负电位变成了兴奋状态的正电位,出现了极化状态的倒转,即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称为倒极化。膜电位由90毫伏上升至0毫伏,为负电位的消失,膜内负电位的消失为去极化,再由0毫伏上升至30毫伏,称为超射,二者相加,就是动作电位的幅度,一共120毫伏,这构成了动作电位曲线上升支,也叫做去极化时相。动作电位只持续0.5-1毫秒,因而当上升支迅速到达最高峰后,立即迅速下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这就构成了动作电位曲线的下降支,也叫做复极化时相,因而动作电位的曲线很像一个尖峰,所以又可叫做锋电位。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