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是指通过腰椎穿刺对颅内压力及脑脊液进行观察及治疗的一种方法,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诊断治疗方法。
脑脊液实际是脑脊髓周围存在的液体,主要有保护脑脊髓作用,需要不断吸收、分泌以及循环。脑脊液检查主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根疾病,如果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细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真菌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等,均需进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化验包括较多类型,需要观察脑脊液性质、颜色、测脑脊液压力,同时进行细菌学、生化常规检查测定蛋白细胞含量。目前也有较精细检查,包括自身抗体以及二代测序检验,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特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脑脊液检查结果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1、正常情况下,为无色、透明、清澈、静置24小时无凝块或沉淀。2、病理情况下,颜色方面,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室出血等。黄色陈旧性出血,常见于黄疸患者。褐色可见于脑出血康复期,米汤样为白细胞增多,可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绿色可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脑膜炎,黑色可见于侵犯脑膜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透明度,若脑脊液中细胞数大于300×10^6/L或含大量细菌、真菌时,呈不同程度浑浊,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化脓性脑膜炎呈脓性浑浊。凝固性,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多于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