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重庆合川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合川肝病科医院logo 合川肝病科医院 (合川肝病科医院排名,合川肝病科医院预约挂号,合川肝病科专科医院)

肝硬化血小板低的原因

2023-12-08 12:19:38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5)

肝硬化血小板低可能是由肝硬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巨球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受损导致合成、储存和代谢功能下降,影响了凝血因子的产生,进而引起血小板减少。对于肝硬化的患者而言,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进行治疗。
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指骨髓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增殖分化为成熟的血细胞,从而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针对此病可考虑应用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来改善病情。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异常增生的浆细胞可在骨髓内无序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高水平的IgM会干扰正常的血小板功能,如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因此出现血小板降低的现象。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化疗的方式来进行缓解,比如联合应用环磷酰胺注射液、美法仑片等药物。
4.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是由于脾脏肿大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使脾脏过滤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从而加速它们的破坏和清除。患者可到医院就诊后接受手术切除脾脏治疗,例如脾动脉栓塞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等。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或者因为遗传因素导致体内的血小板寿命缩短,使其提前被巨噬细胞吞噬掉,从而引起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发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测试以及腹部超声波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状况。

2023-12-08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病理阶段,主要以肝脏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主。肝硬化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引起。
1.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肝硬化时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使肝内凝血酶原及其他有关物质灭活增多,生成的凝血酶减少;同时,凝血因子Ⅶ、Ⅸ、X被大量消耗,加上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均可致凝血障碍而发生出血倾向。
2.血小板破坏增加:肝硬化时,肝窦扩张淤血,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可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其本身也是肝窦及肝细胞内的高聚血小板微胶体质。此外,门脉区新生血管广泛存在,内膜粗糙不规则,管腔呈串珠状,血小板易于黏附于内膜面并聚集,形成微动脉瘤,当受到某些诱因如咳嗽等作用下,可促使血小板进一步黏附聚集,继发血栓形成,造成门脉系统和肝实质缺氧、梗阻,最终加重了门脉压力。
3.其他原因:部分肝硬化合并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溶血危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也会出现血小板下降的现象。
4.药物因素:如果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以及抗凝药物华法林等,也可导致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偏低。
对于肝硬化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要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如果是酒精性肝硬化,则需严格戒酒,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水飞蓟宾胶囊、护肝片等药物保护肝脏。若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需及时就医通过三腔两囊管、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方式积极处理。

2023-12-15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病理性改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硬化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所致。
1.病毒性肝炎:如果患者的肝硬化是由病毒感染所造成,当病毒持续侵袭肝脏时,则会导致肝细胞受损,从而诱发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甚至会坏死萎缩。而此时大量的纤维组织包裹着残存的正常肝组织,会使门静脉压力增高,并且还会对肝内胆管以及血管产生压迫,进而影响机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2.酒精性肝病:若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损伤肝细胞,因为酒中含有乙醇成分,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所以会对肝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长时间大量饮酒还可能会影响体内的血糖与脂肪代谢,从而增加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的风险。随着病情的发展,还有可能导致肝细胞变性和脂质沉积,严重者则会出现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最终引发肝功能减退以及门脉高压症,继而会引起血小板生成障碍。
3.其他因素:除上述情况以外,若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也可导致此现象。另外对于部分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人群来说,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病情进展,还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
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比如熊去氧斑蝥酸钠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等,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手术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肝移植术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微波消融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直接破坏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023-12-22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病理阶段,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凝血因子缺乏、感染以及药物因素所导致。
1.门脉高压:随着病情进展,门静脉压力逐渐升高,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从而影响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使人体处于消耗状态,此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维生素B12、叶酸摄入不足等情况,进而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造成血小板减少的现象。
2.脾功能亢进:肝硬化时,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及受炎症刺激的影响,会使门静脉内皮细胞产生胶原蛋白等成分增加,致使门静脉阻力增高而发生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也会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
3.凝血因子缺乏:如果患有肝硬化,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会有所减弱,而且肝功能异常会影响其他凝血因子的生成,所以容易诱发凝血障碍,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
4.感染: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力较低,一旦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就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囊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严重的出血倾向,表现为血小板明显减少。
5.药物因素:若长期服用抗结核类、抗肿瘤类以及激素类药物,则有可能对骨髓造血功能造成抑制作用,继而导致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均偏低。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3-12-29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病理阶段,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药物影响、急性感染以及营养不良导致。
1.门脉高压:门静脉压力升高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而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造成血小板减少。另外长期服用利尿剂如螺内酯片等药物,也会导致轻度的血小板降低。
2.脾功能亢进:肝硬化会损伤肝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肝门区变形梗阻,并且肝硬化会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从而诱发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可进一步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最终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其中以血小板最为明显。
3.药物影响:部分肝硬化患者需要使用抗结核药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白细胞产生损害,进而影响血小板计数。
4.急性感染:比如发生呼吸道或者肠道感染时,炎症因子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内生成大量炎症介质,而炎症介质会影响血小板黏附聚集的能力,使其容易脱落,因此可能导致血小板下降。
5.营养不良:肝硬化晚期常合并有严重的腹水、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身体消耗能量大于摄入量,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血小板数量。
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常规结果与上述情况不符,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遵医嘱进行腹部超声检查、CT检查等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024-01-05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肝病 HCV抗体 丙肝抗体丙肝用药 丙肝症状
专家团队更多
  • 陈椰琼 医师 陈椰琼 医师

    擅长:肝病,HBV-DNA,HBV抗体HCV-RNA,HCV抗体,

  • 刘刚三 主治医生 刘刚三 主治医生

    擅长:肝病,丙肝用药,丙肝症状丙型肝炎抗体,胆红素异常,

  • 徐静可 医师 徐静可 医师

    擅长:肝病,肝病专区,肝部囊肿肝部疼痛,肝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