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胆碱酯酶降低是什么原因

2024-10-18 09:10:03 2040人浏览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1)

胆碱酯酶降低可能是由有机磷农药中毒、神经衰弱、肝炎、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进入机体后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而引起M、N受体过度兴奋。表现为恶心呕吐、瞳孔缩小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解毒剂进行治疗,如碘解磷定注射液、氯解磷定注射液等。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指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大脑皮质的功能活动减弱,从而影响了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使胆碱酯酶活性下降。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调理,比如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

3.肝炎

肝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这些因素包括病毒、细菌、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胆碱酯酶的合成和分泌,使其活性降低。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炎,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有恩替卡韦胶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

4.肝硬化

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再生,结缔组织增生,正常的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导致肝脏合成功能减低,其中就包括胆碱酯酶的合成减少,所以会出现胆碱酯酶偏低的情况。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积极寻找并消除原发病因,同时给予保肝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改善病情。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胆碱酯酶合成增加,因此会导致胆碱酯酶偏高。患者需要遵从医生的意见,通过口服抗甲状腺药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常用抗甲状腺药物主要包括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

建议定期监测胆碱酯酶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血液检测以评估胆碱酯酶水平。

2024-10-18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拖动滑块,使图片角度为正

请求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