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血糖持续高于16.7mmol/L,同时合并血酮体升高超过3mmol/L时,就有发生糖尿病酮中毒的风险。不过,具体数值在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多种因素会影响酮中毒的发生。
血糖过高时,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脂肪分解加速,产生酮体超出身体代谢能力,血酮体会堆积。血糖长时间维持在16.7mmol/L以上,会极大增加脂肪分解,导致酮体大量生成,进而引发酮中毒。
糖尿病患者若存在感染、应激、自行停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情况,会使血糖进一步失控升高,促使酮体生成增多,此时即使血糖未达16.7mmol/L,也可能发生酮中毒。因此,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酮中毒是否发生。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疑似酮中毒症状,立即就医。
日常规律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若确诊酮中毒,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争取早日康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或者患者家人,至少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血糖,只要将血糖、血压、血脂长期稳定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下,就可以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延缓并发症出现,提高生活质量。而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血糖控制工作?为此,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李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