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耳朵里流出黄色分泌物,可能是羊水残留和外耳道耵聍所致,也可能是于外耳道炎、中耳炎、湿疹等疾病引起的。若新生儿耳朵流出黄色分泌物持续不缓解,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的儿科进行诊治。
一、非疾病因素:
1、羊水残留: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耳朵内可能残留部分羊水。羊水成分复杂,含有胎儿的脱落细胞、毳毛等物质,可能呈现淡黄色。出生后,随着新生儿体位变化或头部活动,这些残留的羊水会逐渐流出外耳道,表现为耳朵流出黄色分泌物,一般量较少,且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2、外耳道耵聍:外耳道耵聍腺会分泌耵聍。正常情况下,耵聍可自行排出,但新生儿外耳道相对狭窄、弯曲,耵聍排出可能不畅。当耵聍积聚较多,与外耳道皮肤的分泌物混合,可能会形成黄色的黏稠物质,从耳朵流出。
二、疾病因素:
1、外耳道炎:新生儿外耳道皮肤娇嫩,若家长在清洁耳朵时方法不当,损伤外耳道皮肤,或者外耳道进水未及时清理,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外耳道炎。炎症刺激使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产生黄色分泌物,同时新生儿可能因耳部不适而出现烦躁、抓耳等表现。
2、中耳炎:新生儿咽鼓管短、宽且直,细菌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炎症。如感冒后,鼻腔分泌物增多,擤鼻方式不当,细菌可通过咽鼓管逆行至中耳。中耳炎症会导致中耳腔积液,当积液穿破鼓膜,就会从外耳道流出黄色分泌物,常伴有发热、哭闹、拒奶等症状。
3、湿疹:新生儿皮肤敏感,若对奶粉、衣物材质等过敏,可能引发耳部湿疹。湿疹可出现在外耳道内及周围皮肤,表现为红斑、丘疹,伴有渗出,渗出液干燥后可形成黄色痂皮,脱落后看起来像耳朵流出黄色分泌物,患儿常因瘙痒而搔抓耳朵。
若发现新生儿耳朵流出黄色分泌物,建议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外的分泌物,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同时,避免新生儿耳部进水,给新生儿洗澡或洗头时注意遮挡耳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