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炎可能是饮食不规律、药物因素等引起的,但也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等疾病因素导致的。若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胃窦炎相关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1、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进食时间不固定,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胃黏膜在这种不稳定的消化环境下,容易受到胃酸的刺激和损伤,从而引发胃窦炎。
2、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于维持胃黏膜的正常血液循环和保护屏障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胃黏膜失去了前列腺素的保护,就更容易受到胃酸和其他损伤因素的侵害,从而引发胃窦炎。此外,一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也可能具有类似的副作用,增加胃窦炎的发病风险。
二、疾病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够在胃窦部的黏液层中生存并繁殖,其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破坏胃窦黏膜的完整性,引发炎症反应。同时,该细菌还会影响胃内的酸碱平衡和正常菌群环境,削弱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使得胃窦炎更容易发生,而且如果不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胃窦炎可能会反复发作。
2、十二指肠-胃反流:当十二指肠内的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反流进入胃窦部时,这些消化液中的胆盐、胰酶等成分会对胃窦黏膜造成损伤。胆汁中的胆盐可以溶解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黏膜直接暴露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下,导致黏膜炎症和损伤,进而引发胃窦炎,尤其是在胃肠动力异常的情况下,这种反流更容易发生。
建议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等。另外,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