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通常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断裂,同时伴有皮肤或黏膜的破损。这种情况下,骨折端暴露于外部环境,容易受到污染,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出血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由于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还可能出现伤口感染的症状,如红肿、化脓等。
对于怀疑开放性骨折的情况,医生可能建议进行X线检查以评估骨折位置和类型,以及是否有其他损伤。此外,CT扫描或MRI也可能被用来进一步了解骨折情况。开放性骨折需要紧急处理,包括清创、固定和预防感染。清创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和坏死组织,然后使用夹板或其他支撑装置固定骨折部位,最后给予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开放性骨折后应避免自行移动患肢,以免加重伤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