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导致妇科炎症、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由于女性在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酮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使身体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此外,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时会形成创面,此时局部防御能力降低,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月经期间易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瘙痒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腰酸背痛等不适感。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盆腔炎、附件炎等严重疾病,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症状。
针对上述潜在的健康风险,建议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以及必要时的B超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是否存在炎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对于轻度的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片、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严重的感染,则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同时配合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在月经期间,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公共浴池或游泳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另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