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麻痹通常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有关,也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因素有关。若出现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脚麻痹,或伴随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非疾病因素:
一些不良姿势如久坐或久蹲后,腿部血管受到压迫,血液供应减少,同时神经传导也受到影响。一般通过改变姿势、活动腿部和脚部,促进血液循环,短时间内麻痹症状即可缓解。
二、疾病因素: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致使髓核突出,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时,可能引起脚部麻痹,可能伴有下肢疼痛、无力等症状。病情较轻时,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减轻腰椎压力。也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出现脚部麻痹。患者应控制血糖,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还可配合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甲钴胺,修复受损神经,改善神经功能,减轻麻痹症状。
3、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损害周围神经,导致神经髓鞘脱失,引起肢体对称性麻痹,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伴有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急性期可能需要按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减轻炎症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病情,定期体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脚麻痹症状的出现概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