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胎膏一般可以和中药一起吃,因为两者药物之间没有药性冲突,一起吃也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鹿胎膏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红参、当归、益母草、熟地黄、丹参、香附、龟甲、地骨皮、延胡索、莱菔子、甘草、白芍、木香、赤芍等,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虚弱消瘦、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寒湿带下等病症。
1、红参
红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等病症。但实证、热证及湿热内盛正气不虚者禁服。
2、当归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等病症。但热盛出血者、湿盛中满者不宜服用。
3、益母草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病症。但不建议与藜芦、五灵脂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4、熟地黄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等病症。但需要注意的是,湿热内盛、脾虚有湿、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5、龟甲
龟甲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等病症。但对于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服用。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