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是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C缺乏症、血友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前兆。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牙龈炎
当口腔卫生不佳时,食物残渣和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和结石。这些物质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引起牙龈红肿、易出血。患者可能发现牙龈边缘或表面有少量血液流出,有时伴有口臭和牙龈颜色改变。
2.牙周炎
若未及时处理牙龈炎,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引发深部牙周组织破坏,出现牙周袋,此时细菌感染加重,诱发牙周炎。典型表现为牙龈红肿、质地松软、容易出血,严重者可见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3.维生素C缺乏症
由于长期饮食不当或吸收障碍等原因造成体内维生素C含量不足,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在刷牙时容易发生破裂而出血。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量通常较少,且伴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4.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凝血功能异常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身体无法正常产生某些凝血因子,如Ⅷ因子(FⅧ)或IX因子(FIX),从而引起出血倾向。出血多发生在创伤后,但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长时间持续出血,如刷牙时牙龈出血,难以自行停止。
5.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得毛细血管壁变得脆弱,易于破裂,因此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糖尿病患者的牙龈可能会反复发炎、肿胀、疼痛,还可能出现自发性牙龈出血,同时伴随着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牙科检查以评估牙龈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X光片检查。治疗措施可能包括专业清洁、刮治术、抗生素治疗或外科手术。对于特定病因,如维生素C缺乏症、血友病或糖尿病,应遵循医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C或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如胰岛素注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洁牙,避免吸烟,控制好血糖水平,有助于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