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属帮助等方式进行改善。
1、心理治疗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冲动、攻击、自我伤害等症状,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生活环境等原因有关。患者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心理治疗方式进行改善,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焦虑、抑郁等症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氟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3、家属帮助
家属也要及时做好安抚、开导患者的工作,并且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避免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学校干预的方式进行改善。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家属要多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建议患者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