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160μmol/L比较严重的,说明肝功能情况明显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和积极治疗。
谷氨酰转肽酶160μmol/L是否严重,需结合患者的情况和病史确定。如果转氨酶160μmol/L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只有轻微的不适症状,可能与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过大、饮食不当和运动过度有关。谷氨酰转肽酶在急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可能轻微或中度升高。在肝脏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由于排泄受阻,血液将流入肝脏。在原发性肝癌中,肝脏中谷氨酰转肽酶的合成过度活跃,可导致血液中转肽酶的显著增加。这些情况相对严重。正常人谷丙转氨酶为7-40μmol/L,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肝功能的指标之一。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是肝功能受损的表现。转氨酶明显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是乙型肝炎。一旦确诊,需要抗乙型肝炎病毒和保肝治疗。如果肝脏和胆囊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脂肪肝,则需要积极运动、体重控制和肝脏保护治疗。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主要分布于胆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其正常值范围为0μmol/L至54μmol/L。因此,当临床检查谷氨酰转肽酶值达到200μmol/L时,已超过正常值的10倍,且增幅明显。然而,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仅不能通过谷氨酰转肽酶的值来判断,还可以通过疾病的性质和临床症状来判断。在某些情况下,谷氨酰转肽酶值200μmol/L并不严重,在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如胆囊炎和胆管炎。在某些情况下,谷氨酰转肽酶的值达到200μmol/L,这可能是由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