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在中医上可辨证为惊悸、郁证、虚证、热证、痰火扰心等,根据不同的证型对症治疗。
1、惊悸
中医认为惊悸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因饮食劳倦、恐惧紧张等原因,导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患者会出现心悸、坐卧不安、失眠、多梦、恶闻声响、食少、头晕目眩等症状。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安神温胆丸、朱砂安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郁证
郁证是由于七情内伤,或外感六淫,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患者会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少腹胀闷、脉弦等症状。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解郁安神颗粒、柴胡疏肝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3、虚证
虚证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内伤劳倦,或久病失调,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虚,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心悸多梦、健忘等症状。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等药物进行治疗。
4、热证
热证是由于外感热邪,或饮食不节,导致痰火扰心,患者会出现心烦、失眠、狂躁不安、发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状。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朱砂安神丸、导赤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是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患者会出现心烦失眠、头晕目眩、咯痰黄稠、口苦、脉弦滑数等症状。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牛黄清心丸、礞石滚痰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