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人格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恐惧症是一种以对外界物体或情境过度、不合理的恐惧为主导的神经症。患者知道这是不必要的,但仍然无法防止恐惧发作,这往往伴随着明显的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患者尽量回避自己害怕的对象或情境,或者带着恐惧忍受。这种疾病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经过积极治疗,预后总体良好。
1、遗传因素:
恐惧症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通过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有更多的恐惧,这表明遗传因素的影响。
2、性格因素:
如果患者患病前的性格是胆小、害羞、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强迫症,或者从小被母亲过度保护,成年后就容易出现恐惧症。
3、生理因素:
恐惧症患者的警觉性很高。这种人非常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的状态。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较多。
4、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的不良教育都可能是恐惧症的原因,其中父母的行为和不当的教育方法是主要的。父母的溺爱、惊吓和威胁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增加患恐惧症的风险。此外,家庭成员间的不和谐也会给孩子带来恐慌和焦虑。恐惧症与个人生活经历、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程度、出生顺序等密切相关。
患者要积极大胆地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改变自己内向、依赖、胆怯等消极的人格特征。患者在面对恐惧情境时,要学会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己保持放松状态,从而克服紧张和焦虑,消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