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未经治疗的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引起心脏病、头晕和失眠。
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指体内缺铁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这就是所谓的缺铁。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骨髓、肝脏、脾脏等器官组织缺乏可感染铁,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是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如果长期不接受治疗,血液携氧能力和血红蛋白会下降,全身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心脏病、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缺铁性贫血通常是营养性贫血,长期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补充琥珀酸亚铁或硫酸亚铁,需要服用维生素C,可显著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大约在补铁2-4周后会明显好转,但此时体内的铁没有得到充分补充。因此,建议患者服药至少四个月,然后复查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如果血清铁蛋白水平上升到50μg/L以上,说明体内铁补充充足,可以停药。同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牛肉、瘦肉、动物肝脏、血液制品、豆制品等,尽量少喝咖啡和浓茶,因为这些会影响铁的吸收。
建议生活中要有良好的作息规律。因为有些人过度劳累,没有足够的休息,黑白颠倒,生物钟紊乱,那么血液系统循环也会出现紊乱的症状,这时候也会造成多种不良损伤。所以要多注意这些方面,调整好个人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应该补充足够的铁。如果经常缺铁,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会更明显,而含铁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猕猴桃、香蕉等,能调节人体气血,使营养结构更加全面,增强人体吸收效率,提高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