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精编内容 > 权威资讯 > 正文

结膜出血怎么消得快

2023-02-12 05:18:0339健康网

结膜出血后,要防止再出血,避免揉眼睛和用力咳嗽。出血48小时内可局部冷敷,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可促进血肿吸收。

结膜下出血在生活中很常见。结膜下毛细血管丰富而脆弱。一旦受到外力冲击,可破裂出血,表现为白眼球下片状出血。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老年人和长期口服抗凝、降脂药物的人群。出现结膜出血。如果想更快地消除出血,首先要防止再出血。结膜出血后,应避免揉眼睛和摸眼睛,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大便过猛。注意以上事项,可预防出血复发。出血后48小时内,可局部冷敷,也可抑制出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可促进血肿吸收。也可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暂时停用抗凝血药或降脂药物三天。经过以上治疗,结膜出血的现象可以慢慢改善。结膜出血的吸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部分结膜出血在半个月左右即可完全吸收。结膜出血起初是鲜红色,随着出血的吸收,颜色可变得微红,但面积可逐渐扩大,然后颜色可变为棕褐色、棕褐色,最后为淡黄色,出血可被吸收。在吸收的过程中,出血面积会有所扩大,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紧张。

预防结膜出血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首先,要想预防结膜出血,平时应避免揉眼睛和剧烈运动,特别要注意用力屏气的动作,如便秘、咳嗽、打喷嚏等。其次,也应该积极戒酒。有些患者饮酒后还会引起结膜出血。最后,平时要保持平静的情绪,避免过于激动,避免长时间的倒立、鞠躬等动作。

苏风军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眼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