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需要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是心血管系统进入到逐渐硬化的阶段、急性缺水的疾病、药物的因素等所导致。
第一,心血管系统进入到逐渐硬化的阶段。
当心血管系统进入逐渐硬化阶段时,大血管的弹性纤维将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血压逐渐升高。事实上,长期高血压还会影响许多器官,也会影响血管。当体位突然改变,也会导致血压突然下降,这也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以使用米多君、屈昔多巴等药物进行治疗。
第二,急性缺水的疾病。
无论是哪种疾病,只要会引起急性脱水,也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如严重发热或严重恶心呕吐。患者可以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第三,药物的因素。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也有许多不同的原因。首先,还与药物因素有关,如经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替米沙坦等、镇静药物如阿普唑仑等或抗肾上腺素药物如酚妥拉明等以及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等。这些药物在服用后也会有副作用,并且很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氟氢可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以上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建议患者要合理饮食补足营养,避免饮食过饱或者饥饿,不要饮酒。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症状明显者可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为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该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就是先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