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破坏不一定是肿瘤。
骨破坏是指各种疾病对原有骨结构的破坏,表现为局部骨缺损、骨异常变薄等。常规X线或CT检查可发现骨结构有圆形、毛刺、梭形、虫蛀等缺陷,或肥皂泡样膨胀性骨质破坏、栅栏样和蜂窝状骨质破坏。通常与以下疾病有关,1,骨肿瘤。是导致骨破坏的最常见疾病,其中多种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可导致骨破坏。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骨损伤多为边界不清、结构不规则的骨损伤。良性肿瘤的特征是内部边缘清晰的规则性缺损。
2,骨感染。
急性和慢性骨髓炎或骨关节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处的骨结构溶解,结构不规则,并可能伴有骨塌陷和碎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到死骨形成。
3,骨关节炎或风湿性疾病可导致骨骼和骨关节表面的昆虫样或锯齿状破坏,这是由炎症的反复侵蚀和磨损引起的。
另外,一些恶性肿瘤的骨转移也可能会导致骨质破坏,比如溶骨性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分清骨质破坏是由骨骼炎症引起,还是肿瘤引起,通常需要根据X线片做进一步诊断。当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有规则时,一般是由炎症引起,当骨质破坏边缘模糊、无规则时,一般是由癌症引起。应根据骨质破坏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如果骨肿瘤导致骨破坏,此时有不同的治疗选择。如果骨肿瘤早期,肿瘤相对较小且不扩散,可以局部切除并用骨移植重建。如果肿瘤较大且侵犯范围较广,可能需要截肢或假体置换。如果骨质疏松导致骨质破坏,可以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
建议患者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禁食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