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怔忡的症状表现为突发心跳增快、心悸、心律不齐,还可以伴有头晕眼花、唇色苍白、神疲、无力等。
心悸是中医的一种命名,常见于患者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的表现。心悸又分为惊悸和怔忡,惊悸的起因大多数与情绪因素有关,主要由于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引起,大部分归属阵发性,病来的虽然迅速,但是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以自行缓解,不发病时一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影响,经常持续性的心慌、心悸,活动后加重,多属于虚证或者虚中夹实。偶然发生、非持续性发作时可以伴有胸闷、眩晕、气短,不发作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发作的时候就会出现心跳加快,症状较轻的患者称为心悸。心悸如果是持续性,全天心率都增快、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的患者称为怔忡。怔忡多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五精神因素,也可以发生应及时到医院心内科就诊,纠正原发疾病,若长期久治不愈的心悸患者可以发展为怔忡。
心悸怔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就寝,因为饭后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抑制心跳,可能使缓慢心律不齐者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发烧。因为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至10次,会诱发心律失常。
2、无论是哪种心律失常,除了坚持规范的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也是必须的,日常饮食上不要过饱,少喝浓咖啡、浓茶。
患者坚持锻炼,可以增加轻度体力活动或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从中医角度讲,“黑色入血”,也就是说颜色深的东西功效是入血的,像红枣、阿胶、龙眼肉、红糖等。与西医不同,中医很多东西都是药食同源,虽然不能从成分上分析其起作用的机理,但在功效上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