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疹期间皮肤是否正常,需根据其分期不同进行综合评估。猩红热是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病程可以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
前驱期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部分患者体温最高可达39℃~40℃,同时伴有咽痛、食欲减退、杨梅舌等。查体可见软腭处可出现红色斑疹或出血点。此时一般皮疹尚未出现,皮肤正常。
2、出疹期
出疹期一般在发热后1~2天,此时皮肤不正常,开始逐渐出现皮疹。先从耳后、颈部和上胸部开始,皮疹迅速播散,1日内可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延及下肢,布满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全身泛红的皮肤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红疹,压之可褪色。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经过2~4天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3、恢复期
疹退后一周内皮肤会出现脱皮、手心足底可见膜状脱皮。
猩红热样红斑是一种急性发疹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为药物过敏、感染等。治疗该病时需先去除病因,如为药物过敏所致,需及时停药,局部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复方尿素霜等药物,有利于皮损的恢复。若为感染导致的疾病,可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钠、阿莫西林等。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