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嗳气等。
气滞的表现包括消瘦或超重,面色苍白或萎黄。通常急躁易怒,易激动或抑郁,胸闷、常叹气、舌质淡以及苔白和脉细等。或胸胁胀痛,或痛经腹胀及小腹胀痛,月经不调和痛经等。或咽部阻塞,或颈部肿痛,或胃痛、吐酸水、呃逆、打嗝等。或腹痛、肠鸣、腹泻、拉稀。或气喘上冲,头晕头痛,呕吐嗜睡。气滞体质的形成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如精神压力大、长期抑郁等。患者可通过心理调节缓解,并配合一定的药物进行调节。胸闷多由心脏疾病引起,最常见的是心肌缺血,如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另外,心脏神经症也会引起胸闷憋气的感觉。对于心绞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5至10分钟可缓解胸闷气短。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胸闷气短,一般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欣康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用二氢克霉胺和螺内酯治疗,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神经症患者可以服用谷维素等药物调节植物神经。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合理,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喝浓茶、咖啡,不要抽烟喝酒。患者需要休息,要避免疲劳、熬夜、剧烈运动和过度的情绪变化。及时去医院,找出胸闷气短的原因。对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胸闷气短,需要长期有效控制病情,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病情有变化,要及时去医院,尽快调整治疗方案。
擅长领域:专业特长:作为脑病心理专科负责人,在国内较早开创中医脑病心理临床专科,长年坚持在临床一线,诊治了近15万人次病人,尽量做到中医辨证用药恰如其分,西医诊断正确,疗效心中有底,工作模式理论方法已受到国内中西医同行认可。主张运用中医五脏情志理论,发挥中医药诊疗情志病的优势和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中风、痴呆、眩晕、头痛、失眠等中医脑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精神心理障碍。此外对于胃肠、肝胆病、心悸、胸闷胸痛、肾病、腰痛、痹症、痛证等其他系统疑难杂症的中医诊疗有独特的良效。 学术成就:主编《中西医临床脑髓病学》,副主编《中医临床心理学》。任副主编的《内科疑难病中医治疗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在《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等各级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完成省市和国家中医药局科研课题近10项,其中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曾多次主持国家、省、市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医学心理学新进展学习班”,教学效果良好,在全国产生良好的反响。 个人简介:教授、医学博士,现任深圳市中医院脑病心理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深圳市优秀中医药工作者等称号,2006年被评为深圳市名中医。现担任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精神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中医药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领域: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残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感冒、肝炎、高血压等
擅长领域:首创“扶阳化湿”的治脊大法,以“整骨理筋”的脊柱调整手法和传统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落枕、项背肌筋膜炎、肩周炎、颈性眩晕、腰椎间盘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