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通常是指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与颈椎病一般是没有关联的,腔隙性脑梗死通常与高血压、小动脉闭塞等原因有关,而颈椎病多考虑是不良的坐姿习惯、外伤等原因导致的。
1、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通常是指脑部深部的小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引起的疾病,可能与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痴呆、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颈椎病多考虑是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颈肩痛、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随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两种疾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腔隙性脑梗死不会引起颈椎病。
2、颈椎病
颈椎病可能是长时间不良的坐姿习惯、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肩痛、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伴随肌肉萎缩的情况。颈椎病一般也不会引起腔隙性脑梗死。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后进行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
擅长领域:89年上海医科大学学士毕业,2001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硕士毕业,2006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博士毕业。2008年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2009年9月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到海口市人民医院,2010年4月被聘为神经外科主任。中南大学硕士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海南省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 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分院学习工作20年,先后从师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季耀东、陈衔城、江澄川、李士其等人。熟练地掌握了神经外科各种手术入路如翼点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Kawase入路、远外侧入路、乙状窦前入路、近蝶窦入路等。能熟练进行神经外科各种高难度及高技术含量的手术,已开展各种类型的颅底肿瘤、脑膜瘤、脑胶质瘤、脊髓肿瘤、垂体肿瘤、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动脉瘤及血管畸形、脊髓肿瘤及脊髓血管畸形等手术,特别是对鞍区肿瘤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如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巨大垂体瘤,较常规开颅手术更具有微创、精确、安全、而且疗效佳。已开展各种手术几千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能够独立开展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这属于一种高技术含量和高风险的微创手术,不需要开颅手术,因此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为年龄大、全身情况差、病情重、手术难度大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如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栓塞治疗、脑膜动静脉漏(DAVF)的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特别是脑缺血疾病如颈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术、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具有疗效佳、安全、微创,能及时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残率。 自去年9月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到海口市人民医院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新的技术项目,如“生命禁区手术毫厘不差”还专门在海口晚报刊登报道,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巨大脑动脉瘤栓塞治疗,支架辅助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急性脑梗塞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绿色通道建立,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2篇,参与本专业论著编写2部。课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锥体束保护方法研究》荣获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目前在研课题2项,海南省自然基金项目《自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性锥体束通路损伤修复和重建的研究》及《急性脑梗塞动脉、静脉溶栓治疗措施优化及风险因子防范的临床研究》。
擅长领域: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眩晕、头痛、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运动神经元病、格林-巴利综合症、帕金森氏病/综合症、小脑萎缩、癫痫、睡眠障碍、抑郁性神经症等。
擅长领域: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等。对神经科疑难杂症以及急危重症的抢救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