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呈圆柱状分枝,直径较大,外皮为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
其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绒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锯口大多为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
鹿茸性甘,味咸温,归肾、肝经。
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解疮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
鹿茸的主要使用方法为内服,可研细末或入丸、散服用,亦可浸酒后服用。
由于鹿茸温热峻烈,故阴虚阳亢、实热、痰火内盛、血热出血及外感热病者忌服。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鹿茸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突然大量食用,以免导致进食者出现头晕、巩膜出血、鼻黏膜破溃出血的情况,不利于身体健康。此外,注意用药需遵医嘱服用。
擅长领域:内科: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发热咳嗽、胃胀痞满、胃痛、慢性结肠炎、便秘、失眠、单纯性肥胖等; 儿科: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消化不良、磨牙、梦呓; 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乳腺增生、月经色黑量少闭经、月经提前、量多崩漏、宫寒畏冷、性冷淡、不孕症等; 其他:如颈痛、腰痛、痤疮、湿疹、荨麻疹、阳痿、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等。
擅长领域:眩晕、癃闭、小儿肾炎综合症、糖尿病、胃痛、痹症、老年痴呆病、妊娠呕吐、崩漏等病
擅长领域:发热咳喘、肠痈肠炎、眩晕头痛、面瘫偏瘫、胸痹、淋症、痛经崩漏、食积腹痛、颈腰疼痛、眼疮等多种内、妇、儿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