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可能与体位变化这一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疾病因素有关。不同的起因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的危害,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一、非疾病因素:
当从卧位或蹲位突然快速站立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短暂性地聚集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也相应减少,从而导致血压迅速下降,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如果站立动作过快,可能会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昏厥等危害。
二、疾病因素:
1、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会影响心脏的节律性泵血,使心脏输出量不稳定,也可能引发低血压。长期以往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以及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2、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可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减少,血压随之降低,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皮肤色素沉着、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
存在低血压的患者,平时应注意缓慢改变体位,尤其是从卧位或蹲位起身时,可先活动一下四肢,然后慢慢坐起,稍作停留后再站立,避免突然起身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对于有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相关检查。对于已确诊为低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如调整药物剂量、使用升压药物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