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精编内容 > 权威资讯 > 正文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

2022-07-19 00:15:2539健康网

利尿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的广泛,主要作用于肾脏,促进体内钠、氯离子的排泄以及水的排出,从而增加尿量和消除机体的水肿,利尿药主要的作用机制是作用于肾小管,促进肾小管的离子通道排出大量的钠、氯离子和水分,从而使得尿量增加。

据作用部位的不同以及利尿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利尿剂分为以下几类:1、高效利尿剂,以呋塞米为代表。2、中效利尿剂,以噻嗪类的药物,如氢氯噻嗪为代表。3、保钾利尿剂,属于低效的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药物。4、另外还有一类是碳酸酐酶抑制剂,其中以乙酰唑胺为代表。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一个特殊的部位,叫视上核、室旁核,这两个神经核团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合成以后经过特殊的通路,储存在垂体后叶,如果身体出现了渗透压增高,也就是缺水的时候,抗尿激素就可以分泌入血,分泌入血以后,经过血液运输到肾脏,在肾小管帮助水重吸收,让尿液减少,水分就保留在身体里面,防止大量脱水,如果抗尿激素由于颅脑的损伤,或者某些肿瘤造成抗尿激素分泌减少,或者抗尿激素不能起到作用,比如肾小管对于抗尿激素没有反应,就可以造成所谓尿崩症。

利尿药的建议:1、药物的剂量应该是从最小的有效剂量开始,然后根据患者服用利尿药物的反应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等一些副作用的发生。2、要注意长期服用的话是不宜突然停服的,尤其口服利尿药治疗慢性疾病史需长期服用的,在停药的时候应该是逐渐减量,突然停服的话,不仅可以使疾病出现反跳的现象,还可能会引起钠以及氯,还有水的潴留。

王志明主治医师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