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感染可能是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等引起。
黄疸是一种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的疾病,新生儿黄疸与成人黄疸有很大区别,成人黄疸常有溶血、肝炎、胆管梗阻等改变。一般分为肝性黄疸、肝前黄疸和肝后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由母乳喂养不足、溶血、感染、肝肠循环增加或某些遗传和代谢问题引起,导致黄疸病。成人黄疸血总胆红素超过2mg/dl,即34μMol/l可诊断为黄疸,60%-80%的新生儿会有黄疸,因此该值会更高。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只要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有明显的黄色染色,就可以判断黄疸,具体数值及是否为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尚需进一步检测。黄疸的症状是皮肤和巩膜发黄,皮肤瘙痒等症状,与黄疸病因相关的症状会更加明显。梗阻性黄疸伴腹痛,溶血性黄疸伴发热,全身炎症反应和贫血,肝细胞性黄疸伴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治疗黄疸有许多原则,包括病因学治疗、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注意饮食,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繁殖,保持大便自然通畅,减少肠壁胆红素的吸收利用。如有必要,也可使用蓝光疗法,应该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细菌和病毒感染,并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细胞的药物。有必要降低游离胆红素,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黄疸本身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治疗引起黄疸的疾病来预防黄疸,红细胞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和卟啉症,可引起黄疸,应积极治疗以预防黄疸。病毒、药物、饮酒、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损害肝脏并导致黄疸,应积极治疗以预防黄疸。胆道梗阻,如胆结石,也可引起黄疸,应积极治疗以预防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每个宝宝都不可避免的症状,其危害究竟有多大?妈妈又该如何及早发现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