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精编内容 > 权威资讯 > 正文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

2022-07-10 07:46:3239健康网

母乳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包括母乳摄入不足、母乳中的某些酶导致和母乳性黄疸综合症等。

1、母乳不足引起的黄疸:如果婴儿在第一周左右没有跟上母乳的速度,可能会导致黄疸。主要原因是母乳摄入较少,肠道蠕动会减少。当然,这也会导致胎儿排便缓慢。如果斑块在体内停留很长时间,会导致胆红素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从而导致黄疸。此时,加强母乳喂养,确保婴儿摄入充足可以减少黄疸。此外,情况严重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然后按照医生介绍的方法处理。

2、母乳中的酶物质:婴儿食用母乳时,如果母乳中含有酶物质,也可能导致黄疸,黄疸消退较慢。当然,持续时间会更长,这也是母乳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3、母乳性黄疸综合征:主要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一些激素,会抑制胆红素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血液中的胆红素,导致黄疸。这种黄疸的特点是出现相对较晚,消退相对缓慢。一般来说,停止母乳喂养3~5天后,黄疸会减少。那么吃母乳会导致黄疸。一般来说,这种黄疸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母乳性黄疸是由母乳喂养引起的一种黄疸。母乳中含有大量孕二醇,会抑制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代谢和排泄,浓度大幅增加,导致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如果明确是母乳性黄疸,不要盲目停止母乳喂养,但应改变喂养方式。可以少量进食,然后适当按摩宝宝的腹部,加快肠道蠕动,使宝宝排便更好,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赵进主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