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湖北孝感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孝感肝病科医院logo 孝感肝病科医院 (孝感肝病科医院排名,孝感肝病科医院预约挂号,孝感肝病科专科医院)

肝郁气滞血瘀艾灸哪里

2023-12-21 06:05:13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4)

肝郁气滞、血瘀可以艾灸太冲穴、行间穴、血海穴等穴位。但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1.太冲穴:该穴位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属于肝经上的穴位,在临床上具有平肝息风、疏肝利胆的功效。对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达到辅助调理疾病的效果。
2.行间穴:该穴位位于足背第二趾间关节的外侧赤白肉际处,为肝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明目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头痛、目赤肿痛等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配合针刺或艾灸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3.血海穴:血海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中点,是脾脏和肝脏的主要穴位。其具有化血为气、健脾益气的作用,并且还可以用于改善下肢痿痹、屈伸不利的症状。若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通过按揉或者艾灸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4.三阴交穴:该穴位位于小腿内侧,犊鼻穴之下约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0.5寸,是肝经、脾经、肾经交会之处。具有健脾益胃、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遗精、阳痿、崩漏、带下诸症等病症。患者遵医嘱采用艾灸的方式进行刺激,通常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5.膈俞穴:膈俞穴位于第七肋间隙,第八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属肝经的要穴之一,具有祛湿止汗、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黄疸、腹水、胁痛、月经不调等病症。建议患者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然后将药物对准膈俞穴进行熏蒸,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艾灸部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不要自行盲目操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以免加重病情。

2023-12-21

肝郁气滞、血瘀的患者一般可以进行艾灸治疗,通常可以选择太冲穴、行间穴、神门穴等穴位。具体分析如下:1.太冲穴:该部位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是肝经的穴位,在临床上具有平肝息风、疏肝利胆的功效,对于肝郁气滞、血瘀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行间穴:该穴位位于腿部,小腿外侧,犊鼻关节后方0.5寸的位置,属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在临床上能够起到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肝郁气滞、血瘀的现象。
3.神门穴:该穴位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的隆起处,主治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等症状,同时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肝郁气滞、血瘀的问题。
4.膈俞穴:该穴位位于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低头取颈中线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腹胀、腹痛、胁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5.血海穴:该穴位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中的线上,主治血虚萎黄、乏力、膝痛、癫痫、癫狂等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三阴交穴、膻中穴、期门穴等多个穴位也可以选择艾灸,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2023-12-28

肝郁气滞、血瘀可以艾灸太冲穴、行间穴、血海穴等穴位。但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1.太冲穴:该穴位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是肝经的要穴,具有平肝息风、疏肝利胆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患者在进行艾灸时应配合医生将艾绒置于上述穴位上点燃,待热力渗透至局部皮肤后,能够起到调理作用。
2.行间穴:该穴位位于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属于肝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具有平肝熄火、明目退翳的作用。如果存在肝火旺盛的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此穴位进行艾灸,从而达到辅助改善的效果。
3.血海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是脾脏和肝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化血为气、健脾益气的功效。若存在脾气虚弱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气血运行失衡,此时可遵医嘱采用艾灸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缓解不适症状。
4.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犊鼻下3寸,胫骨内侧缘旁开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滋阴的作用。通过刺激该部位,可以帮助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5.神门穴:位于腕掌侧远心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中,主治心悸、失眠、惊恐、胸闷、胸痛等病症。患者遵医嘱进行艾灸后,通常能有效促进疾病好转。
此外,还包括膻中穴、膈俞穴、期门穴等多个穴位。建议患者合理安排时间,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感冒。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24-01-04

肝郁气滞、血瘀的患者一般可以艾灸太冲穴、行间穴、内关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1.太冲穴:该穴位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具有平肝息风、疏肝利胆的功效。通过艾灸的方式刺激该穴位后能够起到调理肝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病情。
2.行间穴:该穴位处于腿部小腿外侧,犊鼻关节前缘2寸的位置,具有清热凉血、活络通痹的效果。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可以通过按摩或者艾灸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不适症状。
3.内关穴:该穴位位于前臂掌面,腕横纹上2寸,尺侧两肌腱之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若患者存在失眠多梦、心情烦躁等症状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针灸此穴位,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4.其他部位:除上述常见的穴位外,还包括膻中穴、膈俞穴、三阴交穴等穴位,也可以遵医嘱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负担。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24-01-11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肝病 乙肝疫苗 乙肝症状乙肝治疗 乙型肝炎抗体
专家团队更多
  • 陈琇萌 医师 陈琇萌 医师

    擅长:肝病,乙肝危害,乙肝五项乙肝小三阳,乙肝疫苗,

  • 刘飞柏 主治医生 刘飞柏 主治医生

    擅长:肝病,乙肝治疗,乙型肝炎抗体早期肝硬化,转氨酶高,

  • 徐琛弟 医师 徐琛弟 医师

    擅长:肝病,转氨酶增高,肝区疼痛肝腹水,肝气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