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建议慢性乙肝患者在出现病情变化、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1.出现病情变化:如果慢性乙肝患者出现了乏力、厌食、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并且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则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2.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通常情况下,对于年龄大于30岁的慢性乙肝携带者,即使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也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而对于有明显家族史的慢性乙肝患者,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慢性乙肝,子女患病概率则会增加,此时也需要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对于存在肝硬化以及肝癌高危因素的慢性乙肝患者,比如HBV DNA持续高水平复制、大量纤维化及早肝硬化的患者,也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何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还需要由医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可自行盲目决定。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较长,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通常建议在出现病情变化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如出现e抗原转阴、HBV DNA持续升高、ALT反复异常等,则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1.HBV DNA持续升高: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呈持续性升高状态,并且没有有效的下降趋势,此时则需考虑使用恩替卡韦胶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来进行抗病毒治疗。
2. e抗原转阴: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在应用拉米夫定片、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如果e抗原转为阴性,则说明其免疫清除已经完成,应继续进行巩固治疗。
3. ALT反复异常:ALT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常出现ALT水平波动的情况,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活动性病变,也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疾病进展。
4.其他情况:此外,还可能是肝硬化等情况导致的,因此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乏力、恶心等症状,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再对症处理。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 2024-02-02 甲肝和戊肝检查费用👉👉
- 2024-02-01 与丙肝一起共用筷子和碗会传染吗👩
- 2024-02-01 戊肝头晕呕吐怎么治疗💖
- 2024-01-31 b超提示慢性肝病什么意思👈
- 2024-01-10 有乙肝的人能活多久
- 2023-12-25 丙肝可通过接触传播吗
- 2023-12-22 得了乙肝怎么办能治好吗
- 2023-12-22 戊肝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2023-12-14 病毒性肝炎需要多久才能好
- 2023-12-10 乙肝病毒检测为9e8
- 2023-12-09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有哪些
- 2023-11-11 得了肝病多久为晚期
- 2023-11-06 益生菌酸奶对慢性肝病病人
- 2023-11-06 肝病核心抗体igg
- 2023-11-05 肝病内科看肝炎的
- 2023-11-05 什么肝病会爆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