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福建莆田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莆田神经内科医院logo 莆田神经内科医院 (莆田神经内科医院排名,莆田神经内科医院预约挂号,莆田神经内科专科医院)

之前血常规正常,现在血常规检查异常

2023-11-21 19:06:49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5)

之前血常规正常,现在血常规检查异常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药物影响、剧烈运动、妊娠期以及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1.饮食不当:如果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生冷寒凉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出现一过性的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在调整饮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2.药物影响: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龙片等,会导致体内的白细胞计数下降,并且还会伴有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停药,症状会得到缓解。
3.剧烈运动:如果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进行了剧烈的运动,也会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引起上述现象。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适当休息后即可缓解。
4.妊娠期:女性处于妊娠期间时,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此时也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数值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的治疗,定期到医院复查即可。
5.感染:如果身体受到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则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反应,进而会出现上述情况。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遵医嘱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急性肝炎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对症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恢复。

2023-11-21

如果之前进行血常规检查时结果正常,在之后再次进行该检查时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能是假阳性、真阳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白血病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
1.假阳性:若在做血常规检查前食用过多含有色素的食物或者药物,如红心火龙果等,可能会影响血液颜色而干扰到检测的结果,此时可表现为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现象发生。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饮食卫生即可。
2.真阳性:由于多种原因引起机体炎症反应,造成外周血中各种细胞数量和/或比例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情况。如果是真性血常规指标不准确,则需要重新复查,以保证准确性。
3.细菌感染: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会导致体内炎性因子增多,进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加,导致白细胞升高,所以会出现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病毒感染:通常情况下,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大量复制并释放毒素,对机体产生损害,使体内的炎性介质分泌增多,激活身体免疫系统后会使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因此可能会出现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5.白血病: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原因所致,会对骨髓造血功能造成损伤,抑制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生成,还会导致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所以会引起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情况。可以配合医生通过输血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选择分子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治疗。

2023-11-28

如果之前进行血常规检查时结果为正常,在之后再次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出现异常的情况。此时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药物影响、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
1.饮食不当:若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食用含有较多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增多而导致血红蛋白增加,从而出现之前的血常规结果正常,而后续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的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
2.药物影响:部分患者可能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会出现之前的血常规结果正常,但后期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异常。建议遵医嘱停药或者更换其他药物继续使用。
3.感染性疾病: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侵袭时,会导致体内炎性因子释放,进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表现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和淋巴细胞下降等情况发生。所以之前的血常规结果正常,但在后来再查血常规会发现指标有变化。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4.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会使患者的血小板生成受阻,也会出现之前的血常规结果正常,而在后来复查血常规时结果发生变化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5.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活动期可造成外周血单核细胞性炎症反应,表现为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还会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023-12-05

如果之前进行血常规检查时结果为正常,在后续复查时出现异常的情况,则可能是存在假阴性、检验误差、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其他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1.假阴性:若患者处于感冒、严重贫血等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血常规的结果,导致部分指标不准确,如C反应蛋白升高可提示机体有炎症,但此时由于病情较重,而影响了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准确性,从而出现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现象。可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血常规,以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情况。
2.检验误差:与上述原因相同,血常规属于实验室检测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也可能造成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情况发生。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以咨询专业医师并重新检测。
3.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等疾病,此类疾病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发热、腹泻等症状,且这类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抑制白细胞趋化作用及杀菌能力,进而使白细胞总数下降,同时淋巴细胞比例也会增高。通过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一般会逐渐缓解,如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
4.血液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前者是因体内缺乏铁元素所引起的贫血,后者则是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均可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经血象检查、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应用乳酸亚铁口服溶液、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改善不适。
5.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性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同时还可能会伴有晨僵、关节肿胀以及活动受限等现象。当疾病得到控制后,血常规也可恢复正常,即表现为之前的血常规正常,现在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情况。对此需要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甲氨蝶呤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来治疗。

2023-12-12

如果之前进行血常规检查时结果为正常,而现在再次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指标异常,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常见的有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
1.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伤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细菌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等细菌感染性疾病。这些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并释放出致热源和炎性介质,从而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此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原体类型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多休息、多饮水以促进康复。
2.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这些疾病的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造血细胞,可能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3.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的活动期可能会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到血常规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因素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恶性肿瘤等。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会干扰正常的免疫功能,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发生变化。对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及周围淋巴结,并配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来控制病情进展。

2023-12-19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老年人运动神经元病变 老年人帕金森病 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老年腔隙性脑梗塞 神经内科
专家团队更多
  • 高岩七 医师 高岩七 医师

    擅长: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产后抑郁症,婴儿孤独症儿童自闭症,精...

  • 吕林妹 主治医生 吕林妹 主治医生

    擅长:儿童抑郁症,大学生抑郁症,抽动症不能再入睡,精神心理科,

  • 于力六 医师 于力六 医师

    擅长:精神过敏,双相障碍,睡不着失眠专科,精神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