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青海黄南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黄南神经内科医院logo 黄南神经内科医院 (黄南神经内科医院排名,黄南神经内科医院预约挂号,黄南神经内科专科医院)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缓解面肌痉挛

2023-12-07 17:42:09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5)

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穴位有很多,常用的有翳风穴、太阳穴、风池穴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1.翳风穴:位于耳垂下沿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在该部位进行按摩可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面部肌肉跳动的情况。
2.太阳穴:位于眉梢到眼角外侧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按揉太阳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不适症状。
3.风池穴:位于项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适当刺激此穴位具有祛风解表、醒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辅助缓解上述情况引起的头痛等症状。
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的位置,针灸此处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作用,对于疾病引起的脸部抽搐也有一定的帮助。
5.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要穴之一,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握拳时中指尖所触及处,通过刺激该穴位能够达到疏肝利气、活血化瘀的效果,进而使病情得到较好地控制。
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按摩迎香穴、攒竹穴、地仓穴等穴位。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3-12-07

临床上常通过按摩翳风穴、听宫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来辅助治疗面肌痉挛。但需注意的是,上述穴位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1.翳风穴:该穴位位于耳垂下,与下颌骨颈连线的中点处,在中医上称为足阳明胃经穴位。适当按揉此穴位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面部肌肉跳动的情况。
2.听宫穴:该穴位位于耳朵前方,耳轮脚前约0.5寸,在中医上称为足少阴肾经穴位。患者遵医嘱针刺或按摩该穴位后能够起到清热利窍的功效,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足三里穴:该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在中医上称为足阳明胃经穴位。患者配合医生刺激该穴位以后,通常能够达到健脾和胃的效果,并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疾病得到恢复。
4.其他功效:如太冲穴、合谷穴、迎香穴、地仓穴、阳白穴等穴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建议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023-12-14

临床中治疗面肌痉挛的穴位有很多,常见的有足三里穴、翳风穴、阳白穴、攒竹穴以及合谷穴等。患者出现此症状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性按揉。
1.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在膝盖下方4横指处,该穴位具有生发胃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对于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面部肌肉异常抽动也有一定的疗效。
2.翳风穴:位于耳垂下大小窝处,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能够通利三焦,还具有祛风解表、聪耳明目的作用,配合其他穴位一起使用,可有效改善因肝火旺盛所致的面肌痉挛。
3.阳白穴:位于额头中间位置,属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具有疏调阴阳之功效,同时还对口眼歪斜、目赤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4.攒竹穴:位于眉头陷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要穴,具有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功效,主治癫痫、惊风、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与上述几个穴位联合应用后,也可帮助缓解不适。
5.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原穴及配穴,具有镇静安神、醒脑开窍、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急性胃肠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症、面瘫、偏头痛等疾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此外,还可以遵医嘱针灸太冲穴、支正穴等穴位。如果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无法缓解,必要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3-12-21

临床中能够有效缓解面肌痉挛的穴位有很多,常见的有翳风穴、地仓穴、迎香穴、足三里穴以及合谷穴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和治疗。
1.翳风穴:位于耳垂下沿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在该部位进行按揉或者针刺,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对于因受寒等因素引起的面神经麻痹、面部炎症、五官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对面肌痉挛也有一定的效果。
2.地仓穴:位于面部口角外侧约一横指远,是临床上治疗口眼歪斜的要穴之一,具有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面瘫、牙痛等症状,也可对改善面肌痉挛起到一定作用。
3.迎香穴:属于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主治鼻部及附近病症,如鼻炎、流涕、鼽衄(鼻子出血)、口齿疾患等,同时也能帮助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4.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的位置,具有补益脾胃、降逆化滞的功效,能改善腹胀、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也可以通过刺激此穴位来减轻患者的症状。
5.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之一,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位置,具有镇静止痛、通络活血、清热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小儿急惊风、癫痫、胸胁疼痛、手指麻木、上肢不遂、面神经麻痹等,也可以用来缓解患者上述不适症状。
除上述穴位以外,还可以配合百会穴、太阳穴、四白穴等穴位来进行治疗。但需注意的是,穴位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3-12-28

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穴位有很多,常用的有翳风穴、听宫穴、足三里穴、阳白穴和攒竹穴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1.翳风穴:位于耳垂下沿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在该部位进行按摩可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从而辅助改善面部肌肉痉挛的情况。
2.听宫穴:该穴位位于耳朵前方,耳轮上端与舟状窝连线中点,具有清热利窍的功效,通过刺激听宫穴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3.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的位置,适当按揉足三里穴之后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对于因饮食不当导致的上述情况也有一定帮助作用。
4.阳白穴:位于额头中间位置,眉梢到眼角正中的延长线上,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对阳白穴进行针刺或艾灸后,有助于疏通经络,达到平息肝风的目的。
5.攒竹穴:位于眉头的隆起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之一,对攒竹穴进行刺激后可以舒筋活络,还可以配合其他穴位一起使用,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选择迎香穴、地仓穴、太冲穴等穴位。如果自身病情比较严重,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无法缓解,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平时也要注意多休息,做好保暖措施,并保持合理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2024-01-04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面部肌肉萎缩 智障 母猪风癜娴 神经内科
专家团队更多
  • 郭达安 医师 郭达安 医师

    擅长:抽动症,不能再入睡,不能入睡精神分裂,精神心理科,

  • 马瑞花 主治医生 马瑞花 主治医生

    擅长:睡不着,失眠专科,老是失眠经常做梦,精神心理科,

  • 黄莉尤 医师 黄莉尤 医师

    擅长:癜娴,颠贤,母猪疯失神小发作,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