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重庆黔江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黔江肝病科医院logo 黔江肝病科医院 (黔江肝病科医院排名,黔江肝病科医院预约挂号,黔江肝病科专科医院)

慢性药物性肝炎如何分型

2023-12-14 19:16:29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5)

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慢性药物性肝炎分型方法,但是可以分为特异质型、混合型以及先天性代谢异常型。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特异质型: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导致的,患病以后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还会伴有全身乏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肝护肝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素胶囊等。
2.混合型:通常是多种类型的药物同时引起肝脏损伤造成的,会出现厌食、腹胀、尿色加深等不适症状。此时需要遵从医嘱使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拉米夫定片等。
3.先天性代谢异常型:若患有慢性药物性肝炎后未及时接受正规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影响身体内的物质代谢,从而诱发低镁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发生。此时需积极配合医生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溶液等药物缓解病情。
4.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是感染细菌等因素引起的,常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黄疸、发热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吲达帕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考虑是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所造成,会导致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闭塞,引发梗阻性黄疸、皮肤瘙痒等情况发生。此时可遵医嘱通过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无法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建议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师评估下给予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2023-12-14

临床上对于慢性药物性肝炎的分型方法较多,主要是按照引起肝脏损害的机制进行分类,可分为免疫介导型、遗传易感体质相关型、混合型以及特异质型。此外,还可以通过导致肝损伤的物质来源进行分类。
1.免疫介导型:患者存在明确的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且伴有其他器官受累的表现,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通常提示由免疫因素所造成。
2.遗传易感体质相关型:此类患者的发病与基因多态性有关,而并非是由外界因素所诱发,因此在治疗方面也较为困难。
3.混合型:既往有明确的药物应用史,但同时合并了遗传易感体质,此时既可以出现免疫介导型表现,也可以表现为非免疫介导型的情况。
4.特异质型: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药物使用史,也没有其他的疾病病史,属于典型的特异质体质,在用药后可发生急性肝细胞损害,甚至可以进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5.从导致肝损伤的物质来源进行分类:若由于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导致,即普通民众自行服用的感冒药、止痛药、减肥药、中草药、保健品等,均有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如果由于酒精、化学毒物等因素所致,则称为酒精/化学毒物性肝炎。
当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时,应避免再次接触可疑的损肝物质,并及时遵医嘱停用正在使用的所有损肝药物,包括潜在的隐形药物和膳食补充剂等。另外,还要注意适当休息及合理饮食,有助于机体恢复。

2023-12-21

临床上将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分为肝脏细胞损害、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异常、脂肪肝以及混合型。不同的类型在临床表现上也有所差异。
1.肝脏细胞损害:患者会出现乏力、厌食、恶心等不适症状,并且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多见于服用异烟肼片、甲基多巴片等药物导致的肝损伤。
2.胆汁淤积性肝病:此类患者的典型表现为皮肤瘙痒和黄疸,而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主要与利福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有关。
3.自身免疫异常:可出现疲劳、体重下降、关节疼痛等症状,如阿昔洛韦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4.脂肪肝:除上述症状外,还可伴有肝肿大、触痛及叩痛等情况发生,多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所致。
5.混合型:一般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病变,较为常见的是合并有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情况,比如氯霉素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引起。
如果无法明确具体病因,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或者进食大量含有酒精类的食物,以免加重对肝脏的伤害。

2023-12-28

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慢性药物性肝炎分型方法,但一般可将慢性药物性肝炎分为特异质型、混合型、先天性代谢异常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及遗传倾向不明显型等。
1.特异质型:此类患者肝脏对药物损害的易感性增加,有明显的潜伏期,且多在用药后几小时至几天发病。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与机体反应程度相关,通常无性别差异,常表现为急性肝损伤的表现,如乏力、恶心、呕吐、黄疸和不同程度的肝肿大、触痛及叩击痛等。
2.混合型:此类型占所有慢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40%-60%,兼具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即存在肝脏细胞坏死,同时伴有胆汁淤积,多数患者可在停药后较快恢复。
3.先天性代谢异常型: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致的代谢障碍而引起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较为少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可累及多种组织器官,以骨骼肌最常见,其次为肾脏、肝脏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肌张力障碍等。
4.自身免疫性肝炎:较少见,可由感染EB病毒引起,也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性疾病。其特点除慢性肝内弥漫性病变外,还可见到其他脏器受累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持续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以及高γ-球蛋白血症等。
5.遗传倾向不明显型:这类患者肝脏病理改变较轻,可能与长期应用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药物有关,也可能与肝脏本身的代偿功能较强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有慢性药物性肝炎,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若病情加重,则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01-04

临床上将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分为肝脏细胞损害、胆汁淤积性肝病、脂肪肝以及混合型肝损伤。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肝脏细胞损害:可表现为肝内病变局限在某一区域或者弥漫分布于全肝,通常与长期服用异烟肼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有关,临床症状多为乏力、厌食、瘙痒、黄疸等。此时需要遵医嘱停用相关药物,并使用水飞蓟宾胶囊保护肝脏。
2.胆汁淤积性肝病:常由苯妥英钠片、硫糖铝咀嚼片等药物引起,可出现皮肤瘙痒、巩膜黄色、毛细胆管扩张症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应用熊去氧胆酸片促进胆汁排泄,改善病情。
3.脂肪肝:如果存在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情况时,也可能会诱发此疾病,主要和过量饮酒、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辛伐他汀分散片、洛伐他汀分散片等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4.混合型肝损伤:指同时累及肝脏细胞和胆管上皮的一类特殊类型的药源性肝损伤,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片、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等。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肝内受累组织的范围大小,小范围的病变可无明显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对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飞蓟素片、护肝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此外,还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具体类型还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比如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平时要避免滥用药物,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

2024-01-11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肝病 HBV-DNA HBV抗体HCV-RNA HCV抗体
专家团队更多
  • 陈椰美 主治医生 陈椰美 主治医生

    擅长:肝病,肝血管瘤,慢性肝炎HBVdna,HBV-DNA,

  • 刘刚七 医师 刘刚七 医师

    擅长:肝病,HCV-RNA,HCV抗体丙肝抗体,丙肝用药,

  • 徐静姐 主治医生 徐静姐 主治医生

    擅长:肝病,丙型肝炎抗体,胆红素异常肝病抗病毒,肝病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