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云南保山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保山肝病科医院logo 保山肝病科医院 (保山肝病科医院排名,保山肝病科医院预约挂号,保山肝病科专科医院)

肝硬化还吐血怎么回事

2023-12-11 13:22:24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2)

肝硬化患者出现吐血症状可能与肝硬化失代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胃黏膜病变、药物副作用等病因有关。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肝硬化失代偿
肝硬化失代偿时,肝脏无法有效代谢和清除体内毒素,导致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食用粗糙食物、坚硬的食物或者出现呕吐等情况时,会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对于肝硬化失代偿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考虑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进行止血治疗。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由于门脉高压导致血管壁变薄,在进食粗糙食物或剧烈咳嗽等情况下易发生破裂出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要紧急处理,包括输液、内镜下止血等措施。
3.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常伴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受损,导致轻微创伤后也容易出血不止。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K等血液凝固辅助剂来改善病情。
4.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多由长期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诱发,可使胃黏膜屏障受损而发生急性炎症改变,严重者可致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对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建议暂停服用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同时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以减轻胃酸对黏膜的刺激。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胃黏膜,增加出血的风险。如果发现有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胃出血,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进一步的出血风险。
针对肝硬化伴呕血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以评估病情变化。此外,还可通过超声检查、胃镜检查等方式观察肝脏、脾脏肿大情况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2023-12-11

肝硬化患者出现吐血症状可能与酒精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因有关。这些病因导致的肝硬化会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静脉破裂时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吐血。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紧急就医以控制出血并防止进一步的肝损害。
1.酒精性肝硬化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反复损伤、修复,进而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结节性再生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的状态。由于肝硬化会导致门脉高压,此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会出现吐血的症状。患者需要戒酒并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2.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持续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长期进展为肝硬化,伴随呕血是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可用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从而减缓肝硬化的进程。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肝脏中脂肪过度积累,但不伴有过量饮酒的情况。这种状况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发展成肝硬化,当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时,可能会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调整和增加体力活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和减少肝脏脂肪含量,例如采用低脂、高纤维饮食和规律运动。
4.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的肝细胞所引起的慢性肝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出现肝硬化的情况,严重时会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保肝护肝类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或获得性疾病引起,导致血液凝固异常。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加剧了出血风险,因此可能出现吐血的现象。补充维生素K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常用制剂有维生素K注射液、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等,以及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肝功能恶化或凝血功能异常。此外,应避免食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和腌制食品,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023-12-18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肝病 肝炎后肝硬化 急性乙肝酒精性肝病 老年人脂肪肝
专家团队更多
  • 陈英海 医师 陈英海 医师

    擅长:肝病,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肝脓肿,肝炎后肝硬化,

  • 刘红广 主治医生 刘红广 主治医生

    擅长:肝病,酒精性肝病,老年人脂肪肝慢性乙肝,肝囊肿,

  • 徐亮 医师 徐亮 医师

    擅长:肝病,肝血管瘤,慢性肝炎HBVdna,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