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河南三门峡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三门峡肝病科医院logo 三门峡肝病科医院 (三门峡肝病科医院排名,三门峡肝病科医院预约挂号,三门峡肝病科专科医院)

新生儿第二天黄疸高怎么回事

2023-10-25 01:29:09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2)

新生儿第二天黄疸高可能是由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先天性胆道闭锁、败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这种物质可以将胆红素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导致其在肠道中被重吸收到血液中,从而引起黄疸。对于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黄疸水平。
2.新生儿溶血病
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此时红细胞破坏增加,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增多,超过了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进而出现黄疸。可遵医嘱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以抑制母亲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
3.先天性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由于胆管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种疾病,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小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黄疸。手术治疗是解决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主要方法,如葛西手术或Kasai手术等,通过建立一条新的胆汁排泄通道来恢复胆汁流动。
4.败血症
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可能会损伤肝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黄疸的发生。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等。
5.巨球蛋白血症
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会产生大量的IgM类免疫球蛋白,这些IgM分子体积较大,在血液循环中滞留时间较长,容易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其不能被正常地排出体外,从而引起黄疸。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烷化剂进行化疗,也可以用利妥昔单抗进行靶向治疗。
新生儿黄疸需警惕其他潜在疾病,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超声波检查等。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避免脱水和营养不良。

2023-10-25

新生儿第二天黄疸高可能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肝细胞排泄胆汁受阻、新生儿溶血病、母乳喂养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酶缺乏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使未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而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可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药物促进胆红素代谢。
2.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
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会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进而影响其向毛细胆管转运,造成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遵照医生的意见进行光疗,如间断照射模式,以降低胆红素水平。
3.肝细胞排泄胆汁受阻
肝细胞排泄胆汁受阻是指胆汁无法正常从肝脏进入胆管并排出体外,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对于此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
4.新生儿溶血病
如果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合,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更多的胆红素,进一步加重黄疸的症状。如果是溶血病所致,则需配合医师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5.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再被重吸收回血液中,使得胆红素再次入肝,形成一个正反馈通路,导致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针对母乳性黄疸,若无其他并发症,通常不需特殊治疗,停母乳后黄疸一般自行消退。
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必要时,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功能测试等检查,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023-10-31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肝病 抗HBV 抗HCV免疫性肝炎 轻度肝硬化
专家团队更多
  • 陈新亮 医师 陈新亮 医师

    擅长:肝病,急性肝炎,抗HBc抗-HBc,抗HBV,

  • 刘芳亮 主治医生 刘芳亮 主治医生

    擅长:肝病,免疫性肝炎,轻度肝硬化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

  • 徐波七 医师 徐波七 医师

    擅长:肝病,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