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北京门头沟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门头沟肝病科医院logo 门头沟肝病科医院 (门头沟肝病科医院排名,门头沟肝病科医院预约挂号,门头沟肝病科专科医院)

核黄疸和黄疸的区别

2023-10-25 01:32:40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2)

核黄疸和黄疸的区别在于病因、病程、血清胆红素水平、神经系统症状和治疗措施。
1.病因
核黄疸由未结合胆红素脑内大量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而黄疸可能与肝前性、肝细胞性或胆汁淤积性等原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有关。
2.病程
核黄疸通常为急性发作,且有明确的时间点,即出生后3-5天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随后进入核黄疸期。黄疸则可呈急性或慢性发展,持续时间从数天至数周不等。
3.血清胆红素水平
核黄疸时,由于胆红素脑损伤,血清胆红素水平会急剧上升,但并非所有新生儿都会达到高水平。黄疸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也会升高,但通常不会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0倍。
4.神经系统症状
核黄疸常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如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等。黄疸通常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除非是由代谢紊乱引起的。
5.治疗措施
核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疗以降低胆红素水平,并预防进一步损害。对于黄疸,除了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外,还需要监测胆红素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
关注新生儿的皮肤、眼白是否发黄,以及是否有嗜睡、食欲不佳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黄疸,有助于减少核黄疸的风险。

2023-10-25

核黄疸和黄疸的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预后。
1.病因
核黄疸由胆红素脑病引起,而黄疸则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核黄疸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神经细胞内蓄积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如新生儿溶血病、母乳喂养不当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核黄疸的发生。
2.症状
核黄疸通常伴随嗜睡、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而黄疸可能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伴有尿色加深。
核黄疸的症状包括嗜睡、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增强等,这些症状是因为胆红素对大脑的影响所致。这些症状通常是逐渐发展的,并且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害。
3.实验室检查
核黄疸患者可见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以直接胆红素为主;黄疸患者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范围。
核黄疸时,由于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状态,因此直接胆红素含量较低,而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比值大于0.6。这是因为在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过程中,由于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排泄受阻等原因,导致直接胆红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积累起来。
4.治疗措施
核黄疸的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换血疗法;黄疸可通过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片等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对于核黄疸的治疗,需要首先确定其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如果是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核黄疸,则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来替换患儿体内不正常的红细胞。
5.预后
核黄疸可能导致永久性智力障碍或运动障碍;黄疸的预后取决于其原因和治疗及时性。
黄疸的预后通常取决于其原因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一些急性和严重类型的黄疸可能导致器官损伤甚至死亡,但许多慢性或轻微类型的黄疸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得到控制。
关注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出现黄疸时,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同时,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2023-10-31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主治疾病
肝病 甲型肝炎 肝脓肿肝炎后肝硬化 急性乙肝
专家团队更多
  • 陈群哥 医师 陈群哥 医师

    擅长:肝病,甲型肝炎,肝脓肿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肝,

  • 凌念庭 主治医生 凌念庭 主治医生

    擅长:肝病,老年人脂肪肝,慢性乙肝肝囊肿,肝损伤,

  • 辛风量 医师 辛风量 医师

    擅长:肝病,慢性肝炎,HBVdnaHBV-DNA,HBV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