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医生大全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的影响

2024-08-20 12:12:53 4447人浏览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2)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等胃部疾病。
1.胃黏膜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HCO3-分泌减少,黏液-PG含量下降,使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等。
2.消化道出血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微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贫血、休克等。
3.上消化道溃疡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的修复能力,导致上消化道黏膜出现溃疡。上消化道溃疡会导致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出现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
4.急性糜烂性胃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环素的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黏膜的通透性,易发生糜烂。急性糜烂性胃炎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血或柏油样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5.慢性浅表性胃炎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受损,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增强,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食欲减退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嗳气、反酸、烧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如胃镜检查,以监测胃部状况。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2024-08-20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不适。
1.胃黏膜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H+泵功能减弱和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受损。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使用还可能增加发生胃癌的风险。
2.上消化道出血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引起胃黏膜微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糜烂、溃疡等病变,严重时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会引起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3.急性胃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急性胃炎通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4.慢性胃炎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导致慢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嗳气等,长期存在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胃癌的风险。
5.胃溃疡
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抑制环氧合酶,从而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更容易侵蚀胃壁,形成溃疡。胃溃疡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烧心、嗳气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穿孔或大出血。
建议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如胃镜检查,以监测潜在的问题。饮食方面宜选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进餐习惯,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

2024-08-27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拖动滑块,使图片角度为正

请求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