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中国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健康科普logo 健康科普 (专家文章 一览即知)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2024-03-05 11:15:56 4602人浏览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2)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由寄生虫感染、药物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血液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寄生虫感染
当人体受到特定种类的寄生虫感染时,机体为了抵御这些外来入侵者,会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这有助于控制和消灭寄生虫。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2.药物过敏反应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是身体对药物的一种防御机制,以对抗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对于药物过敏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寻求医生帮助进行脱敏治疗。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组织引起,此时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会聚集在受损部位以协助炎症过程。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需要接受专业医疗管理,例如生物制剂依那西普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活动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现象。这是因为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出来。SRL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活动度和器官受累程度,常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策略,如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方案。
5.恶性血液病
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由于肿瘤细胞增殖过快而刺激嗜酸性粒细胞产生过多。针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建议定期监测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必要时,可以进行胃镜检查、肺功能测试或皮肤点刺试验来评估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或其他潜在的问题。

2024-03-05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由寄生虫感染、药物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鼻炎、胃癌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寄生虫感染
当人体受到特定种类的寄生虫侵袭时,机体免疫系统为对抗这些外来入侵者而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以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2.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果确定是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则需要停用该药物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其他替代药物。
3.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导致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原诱发的I型变态反应,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从血流中渗出至黏膜下组织,因此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现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进行止痒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必要时也可配合医生通过脱敏疗法改善病情。
5.胃癌
胃癌患者的肿瘤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针对胃癌的治疗可能涉及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或放疗等多种方式,需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建议定期监测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减少发生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2024-03-12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专家团队更多
  • 李岩凯 医师 李岩凯 医师

    擅长:前列腺炎、男性性功能障碍、包皮包茎、泌尿感染、性传染疾病等,...

  • 王颖 医师 王颖 医师

    擅长:男子生理功能障碍、泌尿生殖系感染、生殖整形、急慢性前列腺炎、...

  • 林峰生 主治医生 林峰生 主治医生

    擅长:各种泌尿感染疾病、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包皮包茎、急慢性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