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要怎么去判断💰

2024-02-27 17:19:06 3423人浏览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3)

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合并其它系统损害。
1.持续哭闹:如果新生儿出现明显的持续哭闹、拒奶或者烦躁不安的情况,则需要考虑是脑瘫的可能性,并且还会伴随有嗜睡以及反应差等情况发生。
2.肌张力异常: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肌张力是比较高的,在活动或者是换尿布的时候会表现得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会在3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正常,而患有脑瘫的小儿则会出现肌张力减低或者增高现象,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
3.哺乳困难: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来说,通常都是通过母乳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如果发现孩子吃奶时没有劲或者是经常呛咳,则有可能是因为脑瘫所引起的现象,要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治疗。
4.反射异常:正常的足月新生儿生后常能出现一些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但这些反射在生后3~4周就应消失,若3个月仍存在,提示为不正常现象。部分早产儿上述反射持续较久,至3~6个月才逐渐消失,均属正常情况,但如果迟于此期或为持续状态,应怀疑为脑瘫。
5.固定体位:由于小儿患脑瘫之后会导致大脑处于缺氧的状态,因此就会对肢体造成影响,从而引发四肢肌肉痉挛的症状发生,甚至还会导致身体呈现一种固定的体位,比如角弓反张、下肢痉挛屈曲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发热、出汗、苍白、发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然后针对性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2024-02-27

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宝宝出现脑瘫时,早期的症状主要有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以及吸吮能力差等。
1.运动障碍: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在宝宝出生后的数天或者数周内开始出现明显的运动减少,如在俯卧位时头部不能与躯干呈一条直线,而呈现为左右摇摆样;仰卧位时四肢发硬,身体紧绷,难以放松;坐位时头和躯体向一侧偏斜,无法正常坐稳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组织的被动移动较为困难,且有不同程度的痉挛状态,被动活动时可感到均匀的阻力,且力量大小不一。
3.姿势异常:主要表现在下肢出现屈曲状,上肢处于内收、肘关节过伸、腕部屈曲的状态,同时可伴有角弓反张的现象,即头背向后凸起,腰向前凸起,双下肢强直并相互交叉,呈剪刀状。
4.反射异常:通常会出现拥抱反射消失,而腹壁反射、挤眉弄眼征及踏步反射存在,而且比较亢进。
5.吸吮能力差:部分患有脑瘫的宝宝会表现出吸吮无力、拒食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逐渐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
如果怀疑宝宝患脑瘫,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积极治疗。

2024-03-05

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合并其它系统异常,主要与脑组织缺血、缺氧等有关。
1.持续哭闹:如果出现明显的头面部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窒息、颅内出血等情况时,可能会引起缺血、缺氧,从而造成脑瘫的发生。而患有脑瘫的患儿会出现明显的肢体发软以及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现象,在活动的时候还会出现明显的流口水情况,并且伴随明显的嗜睡状态,部分还会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等症状,此时会经常性的出现剧烈的哭闹。
2.固定面容:对于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来说,如果在出生之后出现了身体比较僵硬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脑瘫疾病,因为脑瘫疾病的患者就会出现身体僵硬的现象,尤其是在换尿布或者是洗澡的时候,都会感觉到特别的困难,所以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来确诊病情。
3.哺乳障碍:患有脑瘫的孩子常有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下肢运动障碍突出,当孩子上肢屈曲抱母乳喂养时,头部不能处于竖直位,吸吮无力,吞咽功能较弱,容易呛咳,吸奶时嘴呈闭锁状态,无法完成吸吮动作。建议母亲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避免加重孩子的负担。
4.反射亢进:正常足月儿生后若干天内即出现由抑制状态过渡为调节状态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若4个月仍存在则应考虑脑瘫可能。握持反射于生后3个月内消失,若6个月仍有此反应,也应怀疑脑瘫的存在。
5.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迟缓是脑瘫最早期的表现之一,与同龄儿童相比,运动发育出现延迟或倒退,如3-4个月还不能抬头,6个月仍然不能翻身,8个月仍然不能坐,10-12个月站立时仍然摇摆不稳等。

2024-03-12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拖动滑块,使图片角度为正

请求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