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首页 医院大全 科普问答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地址中国

咨询电话020-85501999

健康科普logo 健康科普 (专家文章 一览即知)

尿少且黄的原因

2023-11-09 05:44:47 4169人浏览 举报/反馈

精选回答(2)

尿少且黄可能是肾功能不全、脱水、胆红素血症、药物副作用、急性肝炎等疾病的表现,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
1.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导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包括尿液中的黄色色素和代谢废物。这会导致尿液浓缩并减少其体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利尿剂进行治疗。
2.脱水
脱水时身体为了保存水分而减少尿液排出量,从而导致尿液浓缩变黄。对于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钠、钾等电解质;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输液治疗。
3.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产生的物质,在肝脏中被摄取并转化为胆汁。当胆道受阻或胆红素产生过多时,会引起胆红素血症,使尿液呈现黄色。如果是由于胆管结石引起的,则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或者做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利福平等可引起尿液颜色改变。通常停药后尿色即可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5.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入血,进而引起尿液发黄。此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护肝片等保肝降酶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尿少且黄的情况,建议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测以及电解质分析,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限制液体摄入导致的脱水现象。

2023-11-09

尿少且黄可能是饮水过少、脱水、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急性肾损伤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饮水过少
由于长时间不补充水分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肾脏无法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从而减少尿液产生。增加水分摄入量可以改善尿液颜色和数量,如饮用清水、电解质饮料等。
2.脱水
脱水状态下身体为了保持水分平衡,会减缓尿液的生成速度,同时也会浓缩尿液中废物和色素,使尿液变黄。针对轻度脱水可采取口服补液盐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重度则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
3.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受损后,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而进入血液循环,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液呈现黄色。对于肝细胞性黄疸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拉米夫定片进行抗病毒治疗,保护肝脏功能。
4.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入小肠,进而逆流入血,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尿色深黄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缓解症状。
5.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时,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液减少,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时间延长,使得尿液颜色加深。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严重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尿液颜色和频率,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应进行肾功能测试和超声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3-11-16
相关问答 查看更多

拖动滑块,使图片角度为正

请求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