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疙瘩痒痒的,越抓越多,可能由皮肤干燥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是湿疹、荨麻疹等疾病因素导致。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湿润,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一、非疾病因素:
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人体皮肤的水分流失加快,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此时,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粗糙,进而引发瘙痒,搔抓后皮肤应激,局部组胺释放,可能促使小疙瘩不断出现。日常应注意加强皮肤保湿,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强碱性肥皂,洗完澡及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霜,如凡士林,以锁住皮肤水分,缓解瘙痒与疙瘩增生。
二、疾病因素:
1、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内在的如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易感性,外在的像生活环境潮湿、长期精神紧张等。湿疹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后糜烂、渗出,病情迁延反复。建议患者避免搔抓、热水烫洗,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等,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等,以促进疾病康复。
2、荨麻疹:多因海鲜、牛奶等食物、青霉素等药物、感染、物理刺激等诱发,此时患者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类似疙瘩,瘙痒难忍,越抓风团越多、越大。患者应尽快找出诱因并规避,急性发作期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若伴有呼吸困难、心慌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
若皮肤长疙瘩痒痒且越抓越多,建议患者不要继续盲目搔抓,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银屑病、扁平苔癣等神经免疫性皮肤病,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等顽固过敏性皮肤疑难疾病;尤其在损容性(痤疮、色斑、胎记)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颇高造诣。
擅长领域:HPV、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肛门湿疣、淋病、非淋、阴虱、尿路感染、尿道炎、阴虱、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等性病。
擅长领域:2004年晋升主任医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在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学习。对皮肤性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痤疮、脂溢性皮炎、血管炎、白塞氏病、白癜风、斑秃、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疱病等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结合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结节性痒疹、顽固性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扁平苔藓,扁平疣,肛周尖锐湿疣及结节性血管炎等。对遗传性疾病及与光有关的皮肤病有独到见解。主持市课题巜宫颈癌相关HPV基因分型DNA芯片研究》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获医学论坛一等奖2篇,中华医学优秀论文奖2篇。主要研究方向:与肿瘤相关的尖锐湿疣HPV一DNA分型,治疗及降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