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结肠炎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结肠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
当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时,某些有益细菌如乳酸杆菌会减少,而有害细菌如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则可能过度生长。这些有害细菌会产生毒素,导致结肠黏膜发炎并形成一层假膜。伪膜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以及血便等。这些症状通常在停用抗生素后数天内出现,并且可能会持续几周。
诊断伪膜性结肠炎通常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粪便培养和PCR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致病菌。对于确诊的伪膜性结肠炎,主要治疗方法为停止使用可疑的抗生素,并给予适当的抗感染药物,如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同时,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也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摄入可能导致肠道不适的食物,如辛辣食品、高脂肪食物和含有大量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腹泻和其他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