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视野缺损和视盘凹陷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眼病。
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与房水循环受阻有关。正常情况下,眼球内的房水通过小梁网排出,保持眼内压力稳定。但在开角型青光眼中,由于小梁网功能障碍导致房水流出受阻,从而引起眼压升高。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眼睛疼痛、视力模糊、虹视(看到彩色光环)、眼红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视野逐渐缩小,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诊断开角型青光眼通常需要进行眼科检查、眼底照相、视野检查以及眼压测量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眼压,防止进一步损伤视神经。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以及激光手术如氩离子激光小梁成形术等。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定期接受眼科专业人员的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视觉变化。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强光下,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