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精编内容 > 权威资讯 > 正文

老年人偶尔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2023-08-19 15:47:4339健康网
核心提示:老年人偶尔大便失禁可能是由脑血管病变、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直肠脱垂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老年人偶尔大便失禁可能是由脑血管病变、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直肠脱垂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控制排泄的区域受损,影响了对肠道运动和排泄的正常调控,从而引起大便失禁。例如,中风、脑出血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针对这类病因,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可以减轻脑水肿,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2.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是指肛门周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放松,导致大便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年龄相关的变化、外伤、手术或其他医疗状况。针对此类病因,可考虑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训练患者认识并控制其肛门括约肌活动来改善症状。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而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导致高粘滞血症,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认知障碍、共济失调和排便障碍。对于巨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症状,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等。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到盆腔脏器平滑肌的功能,进而导致大便失禁的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调理,比如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等。

5.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层或全层下移至肛门外,当直肠黏膜受到刺激时,会引起排便感和里急后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失禁的现象。手术治疗是解决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直肠固定术、肛门紧缩术等。

建议定期进行肛门直肠功能评估以及神经系统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应进行头颅MRI、脊髓造影和直肠测压等特殊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谢金源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